只靠老一辈口传 大奶巷真正位置难追溯
只靠老一辈口传 大奶巷真正位置难追溯

报道:邹丽华、黄佩诗
大奶巷的牌匾挂上后,吸引不少游客拍照。
旧街场“大奶巷”可能被错认的新闻见报后引起坊间热议,“大奶巷”的由来及真正位置因没有确实的史料记载,只能通过老一辈或口传方式存留,加上建筑物可能随着时代变迁有所改变,民众认为可能难以追溯大奶巷真正位置。
《》日前报道一名地方史料工作者指出现在挂上牌匾的“大奶巷”不是真正的大奶巷,该报道让霹雳嘉应会馆副会长潘东生有另外一番见解。
84岁的潘东生向《》说,40至50年代时,自己在年幼曾当过邮差,也来到如今的“大奶巷”牌匾处派信,当时巷子内有数间住家,楼下都是做生意,非常热闹。
他说,“大奶巷”内当年拥有住家及房客,楼下就做生意,因此实为大奶巷的真正位置。
客栈街后巷是倒屎巷
他笑言,至于在客栈街后方的小巷,并没有住家也没人居住,该巷子才是真正的“倒屎巷”。
“当年的矿家十之八九都是嘉应会馆的人,我对当年的历史也较为熟悉。”
对于大奶巷闹出众多版本,潘东生另有一番见解。
潘东生:大奶即是正室
潘东生说,本身10多岁时就在嘉应会馆当杂役,当时已年届60岁的座办黎师可曾口述,告诉他“大奶巷”名字的由来。
“以前的有钱人请妈姐(女佣),妈姐大多是顺德人,称女主人作奶奶,因此正室就称为大奶奶、接下来就叫二奶奶三奶奶等类推。
“奶奶其实是当时对有钱的女主人称呼,一般普通阶级的家庭,客家话会称原配为‘大婆’;所以大奶巷字眼的说法是存在的。”
姚德胜送给太太收租
至于有指大、二及三奶巷为李氏所拥有,与大矿家姚德胜没有关系的说法,潘东生相信,该些巷子都是姚德胜送给太太收租的,而该名李氏就是当年的李桐生。
他说,当年李桐生、姚德胜及郑吉楼3名大矿家都是嘉应会馆的创办人,其中李桐生的原配及儿子都是来自中国,后来日本侵略期间全家都返回中国。
“至于姚德胜,则是当年从中国来南洋后,才在本地娶了8个太太,该些巷子是他买来送给太太,而非李桐生。”
另外姚德胜第四代后人也力证该说法,并指本身的爷爷及父亲都是在大马出生。
对方说,目前放上“大奶巷”牌匾的地方为正确的大奶巷位置,因相隔200至300米处(目前的Plan B)建筑物就是当时的戏院,也是属于姚德胜所有,当年妻妾们带着女佣,一块走路去戏院看大戏,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回忆。
“姚德胜百多年前在怡保的故事及发迹事件,都是中国后代熟知的历史,他对家乡平远也贡献巨大,如今中国也设有姚德胜纪念馆。”
有市民说,相隔马路的巷子也是属于大奶巷一部分,当年热闹异常。
“大奶巷”真正位置对后人重不重要?且听听市民如何说:
●黄永彬(59岁)
犹如“72家房客”
当年我就住在敦善班丹路直到18岁,那时大奶巷就是如今放牌匾的地方,以及相隔马路的那条巷也是属于大奶巷,十多间住家,每一间住了四五个家庭,情况就犹如“72家房客”。
二奶巷、三奶巷都多人知晓,相反地大奶巷却少人了解,所以让后代知晓大奶巷的历史也很重要。
●蔡子文(60多岁)
吸引游客来旧街场
我认为,是否能找出大奶巷的真正位置,对考察本地华人历史的学者较为重要,对我们一般的市民来说,不见得会有多大影响。
无论如何,姚德胜当年的妻妾及送巷收租的故事,会成为市民心中的趣事;大奶巷被传开后,反而吸引更多游客来旧街场。
●李勇汉及刘(女贝)伶(吉隆坡游客)
没听过大奶巷故事
我们没有听说过大奶巷的故事,但就算该条巷子的真正所在位置搞错了也无所谓,重要的是姚德胜的故事仍有人流传。
该故事已发生许多年,可能如今的地理位置都有所改变,要找出真正的位置也很难了。
倪可敏欢迎前辈指教
民主行动党甲巴央区州议员倪可敏欢迎任何熟悉怡保旧街场历史的老前辈提出指教和意见,一起打造更好的旧街场。
他针对有人争议“大奶巷”的正确位置一事,向《》表示,他们之前根据霹雳嘉应会馆的史料和一些旧街场街坊的陈述,找出“大奶巷”的位置。
他坦言,其实“大奶巷”也是民间所传,至今没有官方认定是哪一条巷子。
“行动党挂上大奶巷牌匾,许多人才恍然大悟,知道有该巷子和其典故的存在。”
他也说,若有确实的历史记录哪一条巷子属于大奶巷,该党会承认失误,在真正的大奶巷重新挂上牌匾。